聚焦中华时事资讯  
  当前位置:首页 > 焦点 > 正文

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“融”与“用”

   来源:网络   日期:2022-03-21 11:16:24
导读:高校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要求,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举措。高校在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中,要深挖课程思政元素,找准专业知识教学和思政教育的浸渗点和关键点,在课程体系中系统有效融入思

高校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要求,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举措。高校在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中,要深挖课程思政元素,找准专业知识教学和思政教育的浸渗点和关键点,在课程体系中系统有效融入思政元素,在课程教学中有效实施思政教育。

课程思政建设的“融”:一要将价值引领融入课程设计。课程思政是一项为党育人、为国育才的系统工程,价值引领是课程育人的本质要求。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时,要结合课程育人目标,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,以遵循教育规律、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、蕴含学校历史积淀和彰显学校专业特色为关键,适应各类课程的知识特征、能力属性、教育功能,系统挖掘思政元素,形成思政资源体系,并将价值引领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,渗透并融入到课程教学的各环节。二要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。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是关键,“融入”不是“叠加”,不是“粘合”,更不是毫无章法的“联系”,而是要找到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的结合点和衔接线,有效融入课程教学中,使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有机渗透、融为一体,使思政教育在润物无声、潜移默化中感化学生、浸润学生。三要将立德树人融入课程评价。课程思政实施的成效必须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检验标准。课程思政效果评价要注重评价指标的科学性和评价主体的多元化,评价主体应包括上级教育主管部门评价、用人单位评价、教师评价、学生评价、自我评价等。课程思政效果的评价应围绕社会需求、用人单位要求、专业定位、课程标准、学生发展等维度,将责任意识、爱国情怀、职业素养、团队精神、学习态度和自信心等要素作为评价内容,开展课程思政效果评价。

课程思政建设的“用”:一要以系统思维推进课程思政建设。高校应加强顶层设计,形成“党委统一领导、党政齐抓共管、教务部门牵头,相关职能部门配合和教学院系具体落实、校内外资源助推”的课程思政工作格局,形成“思想引导、制度支持、标准规范、人员支持、经费保障”等多元协同的工作机制,系统推进课程思政建设。二要集成资源丰富思政元素供给。教师要立足学校办学定位,结合传统优势专业、区域优秀文化、革命文化,根据专业特点,有针对性融入国家、社会以及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,深挖和梳理教学内容所蕴含的思政元素,并寓价值引领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中,形成系统性和针对性的课程思政资源体系,丰富思政元素供给。三要创新方式助推课程思政。采用“示范带动、项目驱动、上下联动”的“三动”方式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实践。通过建设一批示范课程,形成课程思政典型,示范带动课程思政建设。采用科研项目立项、学校经费支持的方式激发专业课教师的内驱力,积极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实践与研究。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,实现线上线下相联动,提高课程思政的效果。四是教师的思政素养赋能课程思政。教师的思想认识、思政认知、人格魅力、育人能力等因素决定着课程思政建设能否取得实效。学校可从“能力”、“素养”、“团队”、“课堂”等要素出发,实施“双提升”、“双责任人”、“双课堂”计划,采取“专业能力+思政素养”双提升计划、“专业课程负责人+课程共建人”双负责人模式和“课内+课外”双课堂的育人模式,提高专业课教师思政素养和课程思政建设能力,提高课程思政效果。

课程思政的本质是育人,旨在发现和挖掘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和育人资源,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,将思政教育润物无声的浸润学生,践行为党育人、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。(作者:李卫东  林玉琼

(作者李卫东: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卓越人才;作者林玉琼: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骨干教师。)

(责任编辑:白梓)
相关新闻

返回首页 | 关于我们 | 联系我们 | 招聘启事 | 免责条款 

版权所有:华焦网
免责声明:转载本网原创内容请注明出处。本网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,如有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 请联系本网客服,我们将尽快处理,谢谢合作!
备案号:豫ICP备2021029863号-10

回到顶部